为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对 “学生自主管理” 的教学设计能力,深化对 “班级文化建设” 的系统认知,2024 年 10 月 11 日,方海东 “名师送教” 工作室第 8 次活动在温州市第二中学(海坛校区)顺利开展。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,通过 “分组备课、说课展示、专家点评、专题讲座” 四大环节,在实践与理论的深度融合中,探索班主任育人工作的新路径。
深耕 “自主管理” 以集体智慧打磨育人方案
现场,成员们提前交流日常班级管理中 “自主管理” 的实施难点 —— 如 “初中生自主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平衡”“自主管理评价标准的制定” 等,为后续分组备课奠定了 “问题导向” 的基础,主持本次报到环节的陈利老师也贴心提醒备课需聚焦 “学情适配性”,确保设计落地可行。
分组备课,碰撞思维
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启《自主管理》主题班会备课。各小组紧扣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展开讨论:针对小学高段,小组聚焦 “课间自主安排”“小组任务分工” 设计互动游戏;面向初中年级,小组则围绕 “学习计划自主制定”“班级事务自主负责” 搭建 “目标拆解 — 实践反馈 — 调整优化” 的教学框架;部分小组还创新性融入 “自主管理案例分享”“小组互评” 环节,试图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理解 “自主” 的内涵。备课时长虽仅 1 小时,但各小组分工明确、思路清晰,充分展现了工作室成员的协作能力与育人巧思。
说课展示,各具特色
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说课展示。第一小组代表以 “‘我的时间我做主’—— 初中生学习自主管理” 为题,详细阐述了 “情景导入(展示拖延案例)— 方法指导(四象限法)— 实践任务(制定周末计划)” 的教学流程;第二小组代表则聚焦 “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组建”,从 “岗位竞选 — 职责划分 — 考核评价” 三个维度,呈现了如何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 “小主人”。不同小组的设计既紧扣 “自主管理” 核心,又各具学段特色,为成员们提供了多元的班会设计参考。
专家点评,精准赋能
特邀专家、南京市第六中学的陈宇老师对说课环节进行点评与指导。陈宇老师首先肯定了各小组的设计亮点:“紧扣学生实际需求,环节设计可操作性强,体现了‘以生为本’的教育理念”。随后,他针对说课内容提出优化建议:一是 “自主管理目标需更具象化,如将‘培养自主能力’转化为‘能制定 3 项具体的课间自主活动’”;二是 “需增加‘自主管理中的挫折引导’环节,帮助学生应对计划执行中的困难”;三是 “评价方式可更灵活,如引入‘学生自评 + 同伴互评 + 教师点评’的多元评价体系”。点评结束后,成员们围绕 “如何让自主管理持续落地”“不同性格学生的自主管理引导策略” 等问题与陈宇老师深入交流,现场思维碰撞频繁,收获颇丰。
解码 “班级文化” 以专业引领构建育人生态
陈宇老师以《班级文化的建设思路》为题开展专题讲座,为工作室成员系统解读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逻辑与实践方法。
讲座中,陈宇老师首先明确 “班级文化不是‘墙面装饰’,而是‘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、行为准则与生活方式’”,并从 “精神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环境文化” 三个维度展开讲解:
精神文化建设:他强调 “班级精神需源于学生、归于学生”,举例说明某班级通过 “班级口号征集”“成长故事分享会”“共同目标制定”,逐步形成 “互助、向上、包容” 的班级精神;同时建议成员们 “关注班级‘隐性精神’,如学生间的交往方式、对集体荣誉的态度,及时引导正向氛围”。
制度文化建设:他提出 “班级制度应是‘师生共同制定的约定’,而非‘教师的规定’”,以 “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” 为例,详细介绍了 “提出需求 — 讨论条款 — 投票通过 — 执行反馈” 的四步流程,强调 “制度需兼顾公平性与灵活性,如允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建议”。
环境文化建设:他指出 “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者”,建议从 “班级文化墙(展示学生作品、成长轨迹)”“图书角(学生自主管理)”“绿植养护区(分工负责)” 等细节入手,让班级环境成为 “传递班级文化的载体”,同时避免 “千班一面”,突出班级特色。
讲座过程中,陈宇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,穿插大量真实案例 —— 从 “问题班级” 通过文化建设转变为 “优秀班级” 的逆袭故事,到 “班级文化与学生成长的关联性” 数据分享,让抽象的 “班级文化” 概念变得具体可感。互动环节,成员们针对 “如何避免班级文化形式化”“新接手班级的文化建设切入点” 等问题提问,陈宇老师一一解答:“班级文化建设需‘慢工出细活’,从小事做起,如每天的‘班级日志分享’‘每周的小成就总结’,逐步积累文化氛围;新班级可先从‘了解学生兴趣’‘建立初步信任’入手,再逐步构建文化体系”。长达 4 小时的讲座,内容详实、案例鲜活,成员们全程专注记录,不时拍照留存关键内容,纷纷表示 “理清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,学到了可直接落地的方法”。
活动总结:学有所悟 蓄力前行
此次方海东 “名师送教” 工作室第 8 次活动,以 “自主管理” 和 “班级文化” 为两大核心,通过 “实践操作 + 专家引领” 的形式,让工作室成员在 “做中学、学中思”。参与成员表示,无论是上午的分组备课与说课点评,还是下午的专题讲座,都紧密贴合班主任日常工作需求,既解决了实际困惑,又拓宽了育人视野。
未来,方海东 “名师送教” 工作室将继续聚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核心需求,搭建更多 “实践 + 理论” 结合的学习平台,助力成员们在育人道路上不断精进,以更专业的能力培育新时代学生。